2024國際音樂節@臺中:跨越邊界的聲音盛宴


Published: 2024/05/18

2024國際音樂節@臺中(以下簡稱國際音樂節)於5月10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熱烈展開。為期五天的音樂節,匯聚了來自全球的音樂人與樂團,展現多元文化的交融與碰撞。首日的國際媒合會吸引了來自歐美、亞洲的策展人,臺灣樂團如「聲動樂團」、「山狗大後生」與「電音三太子」等紛紛登台,以獨特的音樂風格贏得國際嘉賓的讚賞。其中,由日本尺八大師佐藤康夫與臺灣古箏演奏家林心蘋組成的「東風樂集」,融合東洋與華夏音樂元素,演繹出令人驚艷的跨界作品,為音樂節揭開序幕。


國際音樂人的魅力舞台

週末的售票演出更是精彩紛呈。來自巴西的森巴鼓團「Batucada do Sol」以熱情的節奏點燃全場,鼓聲與舞步交織,帶領觀眾進入南美洲的狂歡氛圍。而來自冰島的電子民謠樂團「Aurora Borealis」則以空靈的嗓音與迷幻的電子音效,營造出北極光般的夢幻場景,讓觀眾沉浸於音樂與視覺的雙重饗宴。


首次來臺的印度西塔琴大師拉維・香卡(Ravi Shankar Jr.)與臺灣二胡演奏家陳家崑合作,帶來一場東西方弦樂的對話。兩人的即興演奏將印度古典音樂與臺灣民謠巧妙結合,贏得全場熱烈掌聲。拉維・香卡在演出後感動地表示:「臺灣的音樂文化充滿活力,這次的合作讓我感受到音樂無國界的魅力。」

image35
在地與國際的交融

臺灣原住民歌手舒米恩與日本沖繩民謠樂團「Nenes」的跨國合作,成為音樂節的一大亮點。舒米恩以阿美族語演唱〈海洋之歌〉,搭配沖繩三線琴的悠揚旋律,展現出海洋文化的共通性。演出結束後,舒米恩邀請全場觀眾一起跳起阿美族的豐年祭舞蹈,將氣氛推向高潮。


此外,來自烏克蘭的民謠樂團「Drevo」以傳統複音歌唱技巧,演繹戰爭與和平的主題。他們在演出中穿插烏克蘭民謠與臺灣經典歌曲〈望春風〉,並高喊「音樂是和平的語言」,引發全場共鳴。觀眾們揮舞著烏克蘭與臺灣的旗幟,用手機燈光點亮會場,場面感人至深。

image35
多元文化的音樂實驗

今年的國際音樂節特別新增「聲音實驗室」單元,邀請臺灣電子音樂人「林強」與法國聲音藝術家「Pierre Bastien」合作,利用自製樂器與電子音效,創造出獨特的聲響空間。觀眾戴上耳機,進入一個沉浸式的聲音世界,感受音樂與科技的交融。


壓軸演出由臺灣客家歌手羅思容與韓國傳統樂團「Baramgot」攜手呈現。兩人以客語、韓語與英語演唱多首經典曲目,包括羅大佑的〈鹿港小鎮〉與韓國民謠〈阿里郎〉,展現出音樂的多元文化魅力。羅思容在演出後表示:「音樂是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最佳橋樑,這次的合作讓我感受到世界的寬廣與美好。


音樂節的最後一天,臺中在地的「九天民俗技藝團」以震撼的鼓聲為活動畫下句點。他們帶領觀眾遊行至主舞台,並與來自巴西的森巴鼓團進行即興合奏,展現出東西方的節奏對話。活動結束後,許多觀眾依依不捨,紛紛表示期待明年再相會。

image35
image35
image35

2024國際音樂節@臺中不僅是一場音樂盛宴,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交流。透過音樂,我們聽見了世界的聲音,也讓世界聽見了臺灣的聲音。

2024國際音樂節@臺中


地點|台中流行音樂中心 展演空間